Menu

篮协主席谈中国篮球短板,国际差距明显,CBA或需归化球员。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中国篮协主席郭振明近日针对中国篮球的现状发表了深刻见解。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篮球当前处于自娱自乐的状态,闭门造车,与世界篮球的潮流脱轨。”这一言论虽然直戳人心,但确实揭示了当前中国篮球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中国男篮在奥运会的舞台上缺席已久,而女篮虽然在世界杯上获得亚军,但之后的成绩却出现下滑。这不禁让人反思,我们的联赛是否真的只是表面上的繁荣?市场火爆、球员身价水涨船高、社交媒体上流量可观,然而一到国际赛场,攻防节奏往往显得稍显滞后。战术理念仍停留在“以防守为主,内线强打”的陈旧模式,这与当下风行的“快速攻防转换和三分雨式进攻”的现代篮球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篮协对此深感忧虑,并考虑引入归化球员以增强CBA的实力。据《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从2023年开始,篮协已经开始悄悄向CBA俱乐部传达鼓励签下归化球员的信息。甚至有消息称,参考日本B联赛的经验,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每支队伍注册的外援中加入一名归化球员。郭振明认为,这是中国篮球必须跟上国际潮流的必要举措。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篮球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都过于安逸地待在“舒适区”,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和竞争,导致我们无法跟上国际篮球的发展步伐。这导致了联赛中球员缺乏竞争压力,外援依赖症盛行,使得本土球员在关键时刻无法承担重任。此外,青训体系的崩塌也使得年轻球员的成长受到严重限制。裁判的执法尺度在国内外存在差异,这也给球员在国际赛场上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与国际篮球相比,我们的进步速度明显滞后。菲律宾通过归化球员克拉克森实现了逆转胜中国队;日本B联赛放开外援和归化政策后,反而激发了本土球员的潜力,如八村垒和渡边雄太在NBA站稳了脚跟。反观我们,战术理念还停留在过去的十年,教练员出国学习的机会有限,裁判的国际化程度低,甚至连热身赛都难以找到强队作为对手。

更深层次的矛盾在于CBA的“虚假繁荣”掩盖了实际问题。外援政策的反复调整,从限制到放开,再到计划引入归化球员,都只是治标不治本。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联赛的对抗强度、战术创新和竞争环境,以使本土球员能够真正地成长和进步。

对此,篮协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问题。对外方面,归化政策应迅速且准确地实施,优先引进能够为球队带来实质性贡献的得分手。同时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使归化球员与本土阵容形成良好的化学反应。对内而言,我们必须打破舒适区,进一步放开外援政策以提升本土球员的竞争力;加强青训体系的建设,为年轻球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同时要严惩那些“混日子”的顶薪球员。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联赛需要与国际接轨。从裁判的执法尺度到战术理念都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我们不能继续关起门来自娱自乐。中国篮球需要的是一场彻底的“荒野求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变才能重回巅峰。


【资讯关键词】:  CBA  奥运会  篮协主席  中国篮球


多哥超 AC 梭鱼VSAS OTR

2025-04-20 23:30

法甲 尼斯VS昂热

2025-04-20 23:15

法甲 布雷斯特VS朗斯

2025-04-20 23:15

法甲 兰斯VS图卢兹

2025-04-20 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