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杨健】
在3月的国际足球赛事中,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再次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讨论。那支曾经熟悉的国足,似乎又回到了我们的视线中,但这次,他们并没有带来奇迹。
去年11月,国足在与印尼的比赛中虽小负日本,但至少展现了“能力不足,态度可嘉”的竞技精神。然而,在随后的两场与沙特和澳大利亚的比赛中,国足的真实水平暴露无遗。自历届世预赛以来,国足首次面对同组前三球队主客场全败,仿佛成了强队砧板上的鱼肉。
诚然,现在国足正面临着自伊万上任以来最惨烈的伤病潮,球队实力之差肉眼可见。但令人遗憾的是,那支去年尚存的一点精气神,如今似乎已被丢到了九霄云外。这样的结果,或许比无缘世界杯更让人觉得扎心。
国足主教练伊万·维奇科维奇(以下简称伊万)的战术思路相当复古,偏爱的菱形中场442阵型在主流联赛和国家队中几乎已绝迹。以国足当前的中场人员类型和储备来看,这种以数量换质量的战术并不总是奏效。然而,伊万却坚持自己的想法,选择了身材比对手小了一圈的后腰球员黄政宇来面对冲击力极强的对手。结果黄政宇并未成为奇兵,反而成了首个决口,导致国足丢球。
后腰位置对于国足来说至关重要。球员不仅要在禁区前沿形成防线,还要能在对手的多人合围下保持球权,完成断球或至少要缠住对手、阻滞进攻。然而,国足的球员在这个位置上屡屡失守,使得对手一打就穿。即使有比黄政宇更靠谱的人选,如李源一等,却最终未能进入大名单。
在攻防转换环节,黄政宇的技术缺陷更加致命。他在面对对手的连续攻势和转移球时,无法有效地完成防守任务。而在进攻端,塞尔吉尼奥等有威胁的球员却得不到足够的出场时间。塞尔吉尼奥的大局观显然高出一筹,但在对手的密集退防下未能改写战局。尽管如此,他仍然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为球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伊万的固执和迷信灵感也让人费解。他能在个别时段有灵光一现的安排,但对灵感的过度迷信往往导致这些来之不易的妙招被挥霍。比如在对阵印尼的比赛中,拜合拉木的发挥并不出色,技术粗糙、风格单一,但他仍被伊万多次选为首发或替补。
与此同时,国足的备战也显得不尽如人意。从去年末到今年初,虽然进行了两次长期集训,但期间只进行了一场与科威特的热身赛。而其他队伍则通过多场热身赛来保持状态和磨合阵容。此外,不少国脚还因备战和体能问题影响了表现。
面对即将到来的18强赛的决战和仅有两连胜才能不被淘汰的现实情况,伊万的每一场比赛都变得尤为重要。这需要他做出明智的决策和调整战术来应对不同的对手。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伊万不再开脑洞式的固执己见和迷信灵感。
总的来说,国足在3月的国际比赛中再次暴露了他们的短板和不足。这需要教练组和球员们共同努力去改进和提高才能有更好的表现和结果。在未来的比赛中我们将持续关注并期待他们的进步与突破希望能看到中国男足重新找回他们的荣光在足球场上展翅飞翔!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